摄影师姓名或ID:    密 码:     取回密码  摄影作者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中文简体        ·English

·每周影人:广东摄影家马文聪(2009.4.13-2009.4.19)  ·辽宁大连俄罗斯风情街[高清图片]  ·“每周影人”——新疆摄影家赵翔(2008.12.15-2008.12.21)  ·世外天国——甘南朗木寺  ·勿忘战争 祈盼和平——辽宁丹东鸭绿江中朝友谊桥和端桥(断桥)  ·北京CBD东扩 新增面积约3平方公里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高昌故城——新疆地区现存最大的古城遗址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精华  ·环渤海经济核心——魅力四射新天津  ·新北京交强险醉驾一次涨30%  ·敦煌: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优秀影人:贵州摄影家——杨荣[2017.12.1--2017.12.31]  ·京剧——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  ·辽宁大连开发区五彩城[高清图片]  
更多>>
泰安周边——东平县棘梁山(司里山)摩崖造像
CCN传媒 www.ccnpic.com  责任编辑:谢涛 

  棘梁山又名司里山,位于东平湖西畔戴庙乡,南临古运河,是水浒英雄宋江、阮氏兄弟等聚义的地方,山虽不高不大,但山体上遍刻佛像,属于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周围的腊山古建筑群、六工山唐代造像和东平湖构成了东平境内一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造像主要集中于山顶呈“品”字形分布的三块巨石上,有大小造像近千尊,完整清晰者500余尊。如按造像年代来划分,则东崖多为北齐、唐、宋造像。其中北齐一佛二弟子造像,佛像高9.7米,戴高宝冠,两侧宝缯垂巾,宽圆肩,双肩略耸,胸部较鼓,腹部略平坦。面相宽团浑厚,五官宽大,眉间原有突起白毫相。手施说法印,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显厚重,衣纹流畅呈平直阶梯式。倚坐于宽平座上。两侧弟子像均高9.5米(头部残),立于莲花台座上。三像均表现出身体丰圆健壮的北齐时代造像风格。此组造像是棘梁山造像中雕刻年代最早、最高的北齐造像。其右下方有一尊大齐皇建二年(公元560年)弥勒下生题铭站立像,高32厘米,着通肩式衣,衣纹轻薄贴体。

 

    西崖多唐、宋造像,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中唐代造像多为武周时期佛教石刻造像,均展示出唐代成熟期的造像特点。造像多通体磨光,面相方圆丰满,有的颈饰蚕节纹且眉间有突起白毫相,发髻有螺髻、涡髻、高内髻等,着通肩式衣或双领下垂式衣。座多圆形束腰仰莲座。造像神情丰富、雕刻精细,五官比例适度,几乎近于真人形象,表现出显明的时代特点,更体现出了佛教造像的演变规律。其中的36罗汉造像更是神态各异,持物不同,栩栩如生,其上端的十神王像更具特色。东南最上端尖拱形龛内有一佛二弟子像,佛像体稍前倾,目光俯视,双手全合十,似在注视着世间的沧桑。

 

    南崖风蚀比较严重,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和罗汉像。

 

    山东面有一处刻经,南北长12米,高2米。所刻为《佛说大般涅槃经》,字径16厘米,其经文为“世尊云何能/断一切诸有/佛言善男子/若现实相是人能断一切诸/有须跋陀言世尊云何名入/实相善男子无相之相名入/实相世尊云何为无相之/相男子一切法无自相□他/相及自他相无无□日相无/作相去受相无作者相去/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名/女相无士无相无口口/无时节相无口力相无□名他/相无口口无生老相无口/口卣卣相无果相无果/口相无书口相无明暗/无觉知者相无菩提/无业口相无烦口相无烦□愁/灭处名具宝相善男子一切/诸法皆是虚假口其灭处是/口为宝是名宝相是名法界/义空善男子是相法结口/竟智第壹义谛第口义空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口得无上菩提/”。

 

     棘梁山摩崖造像时间延续久,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造像、刻经,还有一定道教、儒教造像,但不占主流。其中东崖南面下端有宋代“三教通连龛像”,“释加牟尼”佛居中,“文宣王”孔子居西,“老子”居东,每尊主像左右又各立一弟子像,较为罕见。

 

    棘梁造像中铭文众多,几乎每龛(像)旁都有像名刻字或纪年题字,铭文字数最长者达500余字。根据题记可以看出,在此造像的较多的地方官吏和平民百姓外,还有京城的高官显贵、北京资福院等官僧以及各地商人,足见当时棘梁山影响之广。在西崖唐代造像中,还发现了武周时期的造字10余个。传说武则天造字19个,这对于研究武则天造字和在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棘梁山造像虽然在造像数量上不能和龙门、敦煌相比,但在鲁西一代却是造像数量最多、时间延续最久、内容最丰富的一处造像,在我国石刻造像研究方面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造像中北齐“一佛二弟子像”,其高度在中原一带是最高的,堪称“中原北齐第一佛”,而洛阳龙门故事片石窟中的最高北齐佛像仅3.2米。皇建二年弥勒下生像是弥勒形象的最早表现形式,弥勒像一般为倚坐像,此处表现为站立势,较为特殊。棘梁山之北六工山唐代长安三年(公元704年)弥勒像,表现为双腿下伸斜向内收的半跏趺坐式,这对于研究考证弥勒佛演变规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造像中的“无量寿佛(高1.8米)”像,则又体现出了净土宗教信仰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宋嘉祐二年(公元507年)“三教通连”造像,更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宋代封建统治阶级力主三教调和,依附儒家理论的基本观念,从此处造像排列位置看,还没有体现出佛、道二教依附儒家理论的思想。在三教合一造像中,道、释合一像出现较早,约在南北朝之际。儒家造像表现在石刻方面,几乎全是在“三教通连”造像中出现。通连造像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宋代,这与北宋以来的三教归一论者强调的“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和三教皆归同一思想有关。中原地区有河南壁张陆沟三教合一造像,但年代为明代中晚期,且雕刻内容较少。所以说棘梁山“三教通连”造像是我国雕刻年代最早的一处,它对于研究历史上三教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另外,此山宋代造像几乎衷括整个两宋历朝造像。我国北方的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在唐末五代之际由于中原战乱而渐趋衰落,大规模的摩崖石窟极为罕见,而在东平却出现了较多的宋代造像(还有青峰山、银山等),这对于重新认识我国宋代佛教造像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再者,山体不大,却遍布寺观庙宇。根据碑刻看,有娘娘殿、玉皇殿、大雄宝殿、七神堂、镇武庙、吕祖阁、奎星楼等,原建筑之多令人叹服,棘梁山周围皆有大绵延的群山,而三教却争相在这小小的山体上建室传经,这或许与棘梁山紧傍济水和梁山泊有关; 多数专家学者说“东平是北朝时期山东境内的佛教中心”。如果把东平境内的南北朝遗迹总起来看的话,此话是有道理的。东平一带现存北朝时期的石刻造像4处,摩崖刻经6处,其中有山东地区最早的北朝摩崖刻经“洪顶山茅峪刻经”,面积1千多平方米。当时东平还出现了较多的高僧大德,如法安、法护、靖公、慧亮等,在佛教界影响较大。

 

  棘梁山还是宋代宋江等水浒英雄聚义的地方,新发现的碑刻记载“(黄山)峰会右宋梁王名江,忠义聚寨,名立良山(即棘梁山,因避讳曾改称良山)也”,明确记载了宋江等三十六位好汉就是在这座山上劫富济贫、对抗官府的,至今山上留有“宋江井”、“宋江钟”、李逵把关处、南关西关、旗杆窝、粮仓、“分赃台(分银台)”等遗迹遗物以及林冲力劈王伦等水浒传说故事。与它周围二龙山、腊山、石碣村、东平湖、黄泥冈、蜘蛛寺等构成了水浒英雄主要活动区域。

 

  棘梁山摩崖造像历时1500余年,好象中国摩崖石刻中的一部教科书,堪称为“鲁西石刻博物馆”。它对于我国的宗教史、美术书法史研究,对于我国摩崖石窟造像断代分期、演变规律、佛教的区域划分以及水浒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CCN传媒 (信息发布:张琳)
文章内容与读者观点由CCN会员或CCN读者发表,并不代表CCN证实其描述或同意其看法。文章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到(serv#ccnpic.com 请将#改为@)。
精彩文章
业务合作热线

电 话:52837246

E_mail:serv@ccnpic.com